如何通过创新推动我国公路桥梁养护转型升级发展,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进步,从而更好地支撑区域“三大战略”,服务“两个一百年”目标,是现阶段我国公路桥梁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。
桥梁养护技术法规体系不够完备
发达地区建立了涵盖区域桥梁登记、检验、监测、维修、加固、更换和改造的管理制度、技术标准、应用手册和实施指南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法规体系。与发达地区相比,我国缺乏区域性桥梁登记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,在桥梁检查、监测、维修、加固、更换和改造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技术政策、可操作的应用手册和实施指南。
桥梁养护组织保障体系的有效性不足
发达地区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桥梁养护管理机构,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。桥梁的定期检查、定期检验、日常养护和应急处理由固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和人员承担,使桥梁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,持续有效。借鉴发达地区经验,我国建立了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养护三级组织保障体系,明确县级公路管理部门是桥梁定期检查、日常养护和应急处置的主体,地级公路管理部门是桥梁定期检查、大中修和改建的主体,并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装备。后来由于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,桥梁养护管理的体制机制受到很大冲击,技术力量和资金都转移到了公路建设上,加剧了“改而不养”的局面,桥梁养护组织保障体系有了自己的形式却没有了现实性。